赫山交通:奋力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赫山的开路先锋
发布时间:2023-04-17 17:57 作者:夏正行 来源:赫山区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 “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反映了我们党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赋予了交通运输“开路先锋”新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以来,赫山区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区,推动赫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奋力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赫山的开路先锋。

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区

积极抢抓强省会战略、长株潭都市圈、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东接东融”战略等国、省、市战略机遇,紧紧抓住“十四五”关键期,适度超前推进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内实现融合发展,对外实现多通道接轨长株潭,全方位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为益阳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核心区作用。

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伍市至益阳高速公路、宁乡至韶山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常德至益阳高速复线工程稳步推进,宁乡至韶山高速公路北延线前期深入谋划,进一步缓解对外高速交通压力,畅通“东接东融”高速路网,提升赫山区与省会长沙的互联互通能力,推动赫山区域经济加速融入长株潭都市圈。加强国省干线建设。加快推进G234谢林港至桃江石洞公路、G536五里牌至新市渡公路建设,全面谋划赫山区高岭村至楠木通用机场公路、S221来仪湖大道、普瑞大道西延等项目,逐步完善 “五纵五横”干线公路路网布局,实现对内大连通的发展目标。加强水运工程建设。建设好资江益阳至芦林潭二级航道、益阳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港口、益阳港允通物流码头等重大项目,全力发展资江水系,打通赫山区境内资江水系黄金航道,推进赫山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与物资交流。加强机场和铁路建设。推进益阳赫山楠木村通用机场建设,使之近期满足通勤飞行、公务飞行、速递物流、飞机托管等基本功能,适时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和物流中转枢纽,远期升级转换为国内支线运输机场。全力保障长益常高铁如期竣工通车,积极争取将宁乡高铁站至益阳衡龙新区段纳入长宁快线(S1)规划。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构建高效畅通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品质,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赫山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运行可靠、规模适当”原则,实施改建建制村通双车道、窄路加宽、并村连通路、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公路拓宽、硬化通村通组公路、新建桥梁、危桥改造等工程,拓延农村公路通畅深度和广度,助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发展理念,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转变城乡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经营主体整合、优化客运线网布局、完善客运场站体系、优化运营服务为重点,将赫山区创建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区,形成以城带乡、统筹协调、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构建“群众得实惠、政府少负担、企业能发展”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客货邮一体化发展。建立区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村级配送网点为骨干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城乡客运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导客运企业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和农资下乡”物流运输业务,统筹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打通城乡物流双向快捷通道。

着力守住工作底线 提升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底线思维,全力打造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清廉交通,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低碳环保,打造绿色交通。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等“六大重点工程”。发展水运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着重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持续推进机动车维修行业VOCs治理和新华联油库码头等非法码头渡口整治,深入推进交通领域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行业治理,打造平安交通。开展公路顽瘴痼疾、隧道安全提升、独柱墩桥梁、船舶碰撞桥梁等专项整治,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载体普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实施农村公路安防能力精细化提升和灾害防治工程,巩固铁路安全环境集中整治成效。全面推行“一会三卡”制度,突出抓好工程施工、水上客渡运、农村交通、危化品运输等领域安全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打造清廉交通。加强作风建设,严明纪律规矩,严格监管执法,不断改进党风、政风、行风。加强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适应交通建设大发展的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专业干部培养,完善用人政策,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打造一支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交通干部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