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入画来——益阳市开展水上治理纪实
发布时间:2022-11-25 11:03 作者:彭巽鸣 来源:益阳市水运事务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益阳市地处南洞庭湖,水网密布、水运发达。近年来,益阳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切实把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责任,创新举措,加大治理力度,满目都是“一江碧水入画来”的景象。

全省首创,率先完成免费接收污染物

益阳市积极探索创新船舶污染接收转运处置方式,在全省率先完成船舶及港口污染物免费接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由县级水运事务中心自己承担这两种模式,组建船舶和港口污染接收队伍,设备的配备主要是采用购置一部分小型设备和租赁区域内的船舶、车辆进行专业改造这两种方式相结合,使区域内闲置船舶焕发新生,减轻财政压力。沅江市由水运事务中心组织的船舶污染物接收队伍为公益性服务,将有限的政府财政资金全部投入到运行工作中,全力开展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完成了4个船舶污染物接收站点(南县茅草街、沅江白沙、沅江石矶湖、资阳甘溪港)的建设。在2021年接收船舶垃圾约44.5吨、生活污水约272吨、油污水约110吨;截止2022年10月4个站点接收船舶污染物回收企业共接收船舶垃圾21.17吨、2917艘次,船舶油污水115.56吨、2218艘次,船舶生活污水514.11吨、1420艘次,船舶污染物处置率在95%以上。同时益阳市细化船舶防污染检验措施,召集船舶运输企业负责人传达船舶防污染治理要求及标准,强化船舶运输企业和船东主体责任,积极宣传引导和支持鼓励船东加装污水柜等防污染改造,125艘船舶已采取将船舶生活污水直排管系盲断或铅封的“零排放”措施。

积极探索,走稳新能源船舶大道

益阳市的沅江市拥有船舶企业59家,其中规模企业25家,从业人员5850人。为护航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沅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用地、财政奖补、人才保障和税收优惠等各类扶持政策,对新能源船舶高科技人才引进、成果研发、品牌打造、专利申报等予以支持。陆续关停白沙湖船厂、龙飞船舶等15家滩头船舶企业,投入2680万元开展排污管网和环保设施建设,推广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引导船舶企业加强环境治理、研发新能源船舶产品、使用环保设备等。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与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船舶分院,培养船舶行业后备人才。截至2021年,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87项。沅江市共发展亚光科技、海荃游艇、金航船舶等7家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企业,拥有科研人员169人,申请新能源船舶制造自主知识产权198项,研发出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太阳能游船、纯电动铝合金高速船等清洁动力船舶,船舶动力由传统的柴油向液化天然气、太阳能、电能等新能源转型,具有绿色环保、安全性能高、零污染等优势,且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符合绿色船舶发展趋势。2018年“湘水运26”轮面世,创下了湖南省内第一次建造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省内首艘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国内双燃料动力装置首次在新建大型集装箱船舶上应用,国内集装箱导轨架首次在内河船舶上应用,“全国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下水试航,被誉为“水上加油加气站”的省内首艘200立方米LNG新能源油/气加注趸船等多个“第一”,实现了内河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多措并举,超前完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

根据《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推进方案》,我市有443艘600总吨以上货船需要实施岸电改造。2021年我市已完成计划55艘的改造任务,2022年,为了提高运输船舶岸电受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效率,益阳市水运事务中心积极联系船舶运输企业、船东、船用产品生产厂家,由船用产品生产厂家定点改造。对长期不回港船舶,通过企业提前安装,再结合营运检验换发证书的方式,有序推进改造工作,此外,依托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产品的采信免检,为省内外运输船舶提前完成今年国家下达的船舶岸电改造任务起到了推动作用。至10月底,全市143艘完成船舶岸电系统改造的船舶完成检验并发放证书,提前完成省中心下达的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